心理咨询有证没证的都在干 相关部门:这行基本没人管 心理咨询处置不当 患者心病变为“心魔” 朱广雨称,心理咨询师是对来访患者进行“病”与“非病”、“心理问题”与“精神问题”判断的一个过渡,一般没有处方权,其所进行的心理问题量表测试也只是对病情的一种辅助措施,不能作为诊断其是否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依据。 心理咨询鱼龙混杂 缺乏行业管理 记者在哈市道外区太古街、南岗区果戈里大街、道里区建国街等街路上看到,不少咨询机构对外悬挂的的牌子上同时还标注着测评、企业策划,有的甚至还提供家教、职业和婚姻介绍、技术转让等多方面服务。 据了解,目前全省考取正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8000人,其中哈市不足4000人。 “只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也并不能直接从业。一般从业的话必须要在职业导师的带领下接触60个心理咨询案例之后,才能单独为患者进行咨询。”朱广雨强调,2003年,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,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。市场上出现的“高级心理咨询师”、“主任心理咨询师”、“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”等五花八门的称呼实在不靠谱。“国家目前还没有开展这些职业鉴定呢,何来高级、主任等职称?”目前哈市心理咨询行业有“杂牌军”与“散兵游勇”滥竽充数。有些所谓的咨询机构租个门面,挂个牌子,就敢进行“心灵开锁匠”的工作,这对心理求助者来说无异于灾难,病情一耽误,后果不堪设想。
正是由于哈市心理咨询业缺乏有效监管,市场需求快速膨胀,供求失衡,因此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。大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涌向此行业,严重损害心理求助者的利益,甚至成为影响乃至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。由于心理咨询还没有纳入国家强制准入范畴,有证无证都去从业,所以出现了市场失控的局面。 靓靓(化名)是个乖巧漂亮的女孩,大专毕业后在哈市某企业打工。由于没有经验,工作中受了些挫折,情绪低落,于是她在朋友的鼓动下向算命先生寻求帮助。可之后,原本爱唱歌、很活跃的靓靓变得讨厌工作,不喜与人接触,每天把自己锁在屋里。母亲带她找了四五家心理咨询室问诊,但几位心理咨询师都认为靓靓只是一般心理问题。咨询了几个疗程后,靓靓非但不见好转,反而开始动手殴打母亲。最后,母女二人来到省心理咨询师协会,经专家诊断,靓靓已发展为精神疾病,目前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。 与靓靓的情况类似,15岁的王明在哈市某初中上学期间散漫、不守纪律,渐渐地开始不愿与人交往,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。发展到今年,王明经常平白无故地扭打邻居家的孩子,砸烂家中的用具。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,本想找心理咨询机构矫正孩子的异常举动,没想到,咨询师认为王明的异常行为只是较轻的心理问题,用内观疗法进行治疗便可自愈。但“内观”了3天后,王明情绪突然失控,并砸坏了内观室的物品。这时,该心理咨询机构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会长朱广雨表示,以上的案例均属于被耽误的心理疾病患者。其主要原因是那些心理咨询师没有达到单独上岗要求,缺乏接诊经验,无法正确区分“病”与“非病”。“咨询师通过与患者沟通后如果确定其为心理问题,则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;一旦发现病人已发展为精神类疾病,则必须建议其入院治疗。” |